2050年碳淨零排放,是願景、或只是夢想?

2050年碳淨零排放,是願景、或只是夢想?


文/系統公會秘書處


       對於國家發展大戰略而言,設定2050年要達到碳淨零排放,絕對是人類永續發展最宏觀的願景;其中,最核心、最關鍵的是打造零碳能源系統、並且最大化再生能源的占比;這個未來的願景是想像、是異象,至少要設定短、中、長期的目標,才能夠具體化,也才有可能群策群力的去實現!


        以台灣發展再生能源的氣候、地理等條件,太陽能和風能是占比最高的前兩項,而且彼此有互補作用。對於太陽能而言,到目前為止,最明確的短期目標是2025年全國要建置20 GWp,中期目標在2035年要達到至少35 GWp,才有可能在2050年的長期目標達到60 GWp以上,也才有機會打造零碳能源系統的願景。


       從2009年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條例,發展到2050年零碳能源系統的再生能源極大化,可以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包括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中最早期的全額補助、半額補助階段可歸類為萌芽期,躉購費率費率實施之後進入了成長期,一直到現在都是;問題是,若沒有與時俱進的策略作為,真的能夠到2050年就有60 GWp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嗎?


       過往台灣的電力供應是台電公司的獨佔事業,也是中央責無旁貸的責任,只要出任何問題,任何人都可以攻擊中央政府執政不力;如今,太陽能電力來自於全國各地,是最典型的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再生能源,擁有地方自治權力的地方縣市政府掌控到有關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建置的法規,卻不用負擔任何責任和義務;若沒有任何改變,2050的願景也不過是想像的景象罷了!


        因此,對於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太陽能電力發展,應該是中央和地方的共同事務!關鍵就在於如何依據各地方縣市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狀況,訂定各縣市政府的應該分擔的各階段太陽能電力目標,並且和產業界緊密合作、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2050年的淨零排放願景!